

Arithmetic radio mapdistributed learningintellig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点击前往赛题官网华为云大赛平台报名参赛
赛事说明文档下载:《第一届6G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大赛-说明文件》《The first 6G Intellig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Competition》
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之一,面向6G,通信与AI融合的角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迎接“无限“可能。大赛在6G研究的关键发展阶段适时提出,旨在向社会各界推广6G愿景,先进技术和概念,广泛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系统性、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AI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全面推动智慧6G的技术突破,构建产业先发优势。
大赛主旨秉承公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广泛吸引全球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爱好者、企事业单位研究人员、高校与研究机构在校学生、老师等组队参与比赛,吸引优秀人才助力6G研究。
本赛题采用华为云大赛平台作为赛题平台,赛题相关的注册、赛题和数据集发布、选手作品提交、排行榜、赛事通知等信息将在华为云大赛平台上公布。选手均需前往赛题主站进行报名及提交,主站链接为: https://developer.huaweicloud.com/contest/6g-wireless-ai.html
智能分布式无线电地图构建
无线电地图的概念是无线通信系统满足智能城市、智能工厂等6G潜在场景的关键工具。无线电地图在基站选址、用户调度、传输策略优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然而构建准确的无线电地图往往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因此基于AI的方法比传统非AI方法更加合适。
本赛题期望通过AI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挖掘用户位置和无线电信号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无线电地图的构建。更进一步的,将考虑通过分布式学习架构,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设备的数据,共同完成地图构建。此时,如何有效地协调设备间的数据、模型交互,以较低通信开销为代价,提升分布式学习系统的训练效率和模型精度,是面向6G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
本赛题的设计将针对无线电地图构建问题,透过分布式学习方法,探究6G智能网络的关键技术,并引导其研究方向。
本赛题任务为基于分布式学习和推理的无线电地图构建。在约400米x 400米的地图中部署4个基站,大致位置如图1所示。训练数据集中每个样本的数据结构为<位置坐标,信号强度>。其中位置坐标由在该地图范围内随机均匀撒点获得;信号强度数据为对应位置坐标处的用户与4个基站之间的下行信号强度,根据用户与各基站之间的无线环境不同,用户不能保证与4个基站之间都是可达的,每个用户有至少一个可达基站,且可能有多个(至多4个)可达基站,不可达的基站对应的信号强度设置为整数0。
如图2所示,将上述地图均匀划分为25个区域。系统中有9组用户,每组用户在不同的区域内活动(即可获得该区域内的训练样本)。用户组ID和其活动区域的对应如下表。每组用户包含10个用户,每个用户组中的10个用户虽然在同样的地图区域中活动,但数据样本各不相同。地图中共有90个用户,由于活动范围差异,每个用户的数据样本数量略有不同。
用户组ID | 活动区域 |
---|---|
1 | 1,2,3,6,7,8,11,12,13 |
2 | 2,3,4,7,8,9,12,13,14 |
3 | 3,4,5,8,9,10,13,14,15 |
4 | 6,7,8,11,12,13,16,17,18 |
5 | 7,8,9,12,13,14,17,18,19 |
6 | 8,9,10,13,14,15,18,19,20 |
7 | 11,12,13,16,17,18,21,22,23 |
8 | 12,13,14,17,18,19,22,23,24 |
9 | 13,14,15,18,19,20,23,24,25 |
各用户基于其活动区域内的数据训练本地模型。中心节点每个回合选择5个用户上传它们的本地模型,并对本地模型进行聚合并下发给所有用户,即分布式(联邦)训练。
指定分布式训练的总轮次数上限为500轮(一次本地模型上传+一次全局模型下发算作一轮),每轮训练分布式节点的本地训练回合数上限为10个回合。选手需自行设计节点选择算法、神经网络结构、模型上传下发时的稀疏化算法。训练完成后,通过测试集评估其信号强度估计误差,测试集的数据样本同样在该地图范围内随机均匀撒点获得。
时间 | 日程 |
---|---|
2022年11月15日 | 赛事宣布;主办方在全球6G发展大会上宣布赛事 |
2022年12月26日 | 大赛启动;参赛选手登录官网报名 |
2023年1月3日- 2023年3月10日 | 大赛评测;选手登录官网下载示例代码和数据集,并将结果提交到竞赛平台 |
2023年3月31日 | 作品审核;获奖名单公示 |
2023年4月 | 成果展示;颁奖 |
※大赛具体赛程请及时关注赛题平台和交流群通知。
根据榜单最终排名结果,按得分从高到低(除去关联单位相关队伍),选定现场颁奖入围名单,分别颁发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5名。每组入围现场颁奖名单的队伍分获如下奖金:
奖项 | 数量 | 奖金(每支团队) |
---|---|---|
一等奖 | 1支团队 | 15万元 |
二等奖 | 2支团队 | 9万元 |
三等奖 | 3支团队 | 4万元 |
优胜奖 | 5支团队 | 1万元 |
说明:以上奖金为税前奖金,奖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形式税收将由获奖者承担,由大赛承办方代扣代缴。获奖团队应自行负责在其成员之间分配和分发奖金,主办方和大赛组委会对此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参赛人群:大赛面向全球社会各界开放,不限年龄、国籍,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均可登录官网报名参赛。相关主办、承办单位及其关联单位所属员工可参赛但不可获奖,不占用获奖名额;(榜单锁定后,如果该团队进入榜单获奖排名范围内,不可获奖,不占用获奖名额,可参加分享活动,获奖团队顺延)
报名要求:每人每道赛题仅能参加一支团队(1-5人),报名时所有成员需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并通过实名认证;需在组队截止日期前完成组队,一旦组队不得退队或者换人;参赛账号仅限参赛者本人使用,不得将其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转让、出租、出借、出售、披露、泄露等。参赛者有义务保证账号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信息无效或错误造成的后果由参赛者自行承担。参赛者对参赛账号的使用自行承担责任,遭遇安全问题(如账号遗失、被盗、被未授权使用等)时应立即通知组委会。
提交规则:为保证每支队伍享有相对平等的提交机会,每支队伍每天最多提交作品3次;
公平竞技:参赛者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排名,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作品、交换答案、使用多个小号提交作品、不同队伍使用雷同作品恶意提交,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也请参赛者保持竞赛公平秩序。
组织声明:组委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影响组织及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奖项的权利;
竞赛数据:组委会授权参赛人员使用提供的数据进行指定比赛的模型训练工作,参赛人员不得将数据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做科研使用,请注明数据来源于相关数据提供单位;
作品知识产权:参赛作品(包含但不限于算法、模型等)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组委会经选手同意后可以将参赛作品、作品相关、参赛团队信息用于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及下载、展览(含巡展)等活动项目,大赛相关组织单位享有优先合作权利。参赛作品必须保证原创性,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比赛期间,数据、代码、模型严禁开源。
特别回避:相关主办、承办单位中涉及题目编写、数据接触的人员禁止参赛,禁止委托他人参赛或指导参赛团队;
通知沟通:组委会通过参赛团队预留的联系方式邀请参赛团队参与分享会、颁奖典礼等活动。若参赛团队在上述相关通知发出后3日内未答复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应机会,主办方有权顺位递补其他参赛团队。
若参赛团队出现下列或其他重大违规的情况,经大赛组委会合议后,可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获奖团队名单依次顺延。重大违规情况如下:
组委会拥有比赛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
组委会保留修改比赛作品的提交截止日期、答辩日期和颁奖日期的权利,组委会有权在特殊条件下暂停或终止比赛;
对影响比赛组织及比赛公平性的参赛团队,组委会保留收回或拒绝授予其奖项的权利;
若因故出现数据更新、评审代码更新、作弊检查等原因组委会有权对参赛结果进行重新测评并更新排行榜;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大赛组委会拥有对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参赛交流答疑请务必扫码加入微信群,群里会不定时公布赛事重要信息、获奖名单、直播信息等内容。
1.赛题官方交流论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可以到ModelArts社区(ModelArts开发讨论板块)发帖,标题命名为:【6G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大赛+您的问题】,正文详细描述您遇到的问题(可附截图),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将会在工作日工作时间,在社区回复。
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原则,赛题官方仅针对ModelArts使用问题、赛题、数据、评分、大赛安排等问题进行答疑,参赛选手的代码调试问题不做解答。如没有得到及时回复,可以将社区帖链接发至交流群,反馈给工作人员。
2.参赛选手交流群(仅作为选手之间讨论和交流):请扫描如下小助手二维码,回复“6G无线电地图”进入交流群。大赛重要节点通知会在群内第一时间告知,请所有报名选手务必加群。
3.赛题邮箱:IWCScontest@huawei.com
1.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IMT-2030(6G)推进组
承办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2.大赛组织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大赛主席:
王志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IMT-2030(6G)推进组组长
童 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CTO
杨 宁 OPPO研究院标准研究部部长
副主席:
杜 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
张朝阳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工信部IMT2030无线AI任务组组长
金 石 东南大学副校长
卢建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技术实验室执行主任
沈 嘉 OPPO研究院,工信部IMT2030无线AI任务组副组长,教授级高工
委 员:
冯志勇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杨晨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范平志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袁弋非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
王庆扬 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福昌 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总监,教授级高工
李建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崔曙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
高飞飞 清华大学教授
陶梅霞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陈 智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梁应敞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艾 渤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王承祥 东南大学教授
吴启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周 亮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钟财军 浙江大学教授
黄崇文 浙江大学研究员
陈晓明 浙江大学研究员
张建华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宋令阳 北京大学教授
陈 为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程文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王昭诚 清华大学教授
李 榕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
王 坚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
戴胜辰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
张 治 OPPO研究院通信标准专家
田文强 OPPO研究院高级通信标准研究员
江甲沫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专家